×

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 服务助力共富示范先行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25 15:53:51 浏览10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公证制度是重要的预防性司法制度,公证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是提升司法保障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11月,省委改革委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各地对标《实施意见》要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有效提升了公证行业的活力和公信力。


丽水市:探索公证体制改革,推动公证行业转型升级




一、推行“报备员额制”,解人员难题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证业务需求,坚持一地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改革,共分为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三类事业体制。青田县、松阳县实行报备员额制改革,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公证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调配员额编制并给予优先权,以“减一销一”方式逐步退出,探索实行零编制运行管理模式。龙泉市、遂昌县等地积极依托当地人才引进政策,先后招录5名公证员;云和县首次确立聘用制公证员年薪制。多措并举解决了基层法律资源不均衡、公证员储备不足、任职门槛高与人才流失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基层公证机构改革转型“破局”探出了新路子。目前,全市9家公证处公证从业人员共有131名,其中公证员37名,同比增长12.1%。




二、实行“企业化模式”,提管理效能


建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要求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多路径探索企业化管理模式。如,莲城公证处委托会计事务所量身定制公证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分别制定了部门和岗位绩效考核指标(BSC和KPI)、岗位工作职责及双向竞聘岗位选择机制,完善了公证处的管理体系,为基层公证机构改革转型“加速”安装了新引擎。




三、坚持“非营利属性”,保服务均等


强化公证公益属性和预防纠纷功能,对于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加强公证工作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全年全市各公证机构开展普法宣传4481次,上门办理公证7707件,调解矛盾纠纷336件,办理公证法律援助案件10件,减免公证费用78784元。不断提档升级公证公益服务,开展“公证+不动产”改革,实现了企业和群众两项服务“只跑一地”“只跑一次”。2021年,全市共办理涉及不动产权利转移的公证事项7307件,监管资金达13亿元以上。




海宁市:以公证改革撬动公民遗产“省心办”





一、首设公民遗产服务中心,一地统办更集成



一是创设服务中心。成立全国首家公民遗产服务中心,配备专业人员提供遗产处置服务,业务涵盖遗产登记、遗产继承、遗嘱登记和保管、遗嘱检认、遗产管理人资格确认、组织家事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相关证照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统一服务程序。创新公民遗产服务数字化联办机制,以制度形式固化办事流程、时限、各部门职责等内容,实现多跨协同。构建指标体系,包括5日内查询反馈、7日内继承公证办结等2个时效指标,和查询率、反馈率、电子化证照率、联办信息共享率、逝者信息和电子证照归集率、联合办结率、满意度等7个测评指标。


三是明确服务性质。公民遗产服务中心挂牌在公证处,由公证处统筹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保障运行经费。中心定位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非营利性服务为辅,逝者家属实现“一处集成查询、专业引导处置”,填补了现行法律中公民遗产处置机构和程序的实践空白。




二、独创公证撬动遗产归集,应用办理更便捷


一是打通服务堵点。依托公民遗产“省心办”应用,形成前端遗嘱服务、中端遗产查询、后端遗产归集与继承三大功能模块。卫生健康、公安、人力社保等14个部门和公证处,以及29家银行、31家保险、10家证券公司等涉财单位纳入应用运行,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跑腿、协同办理。


二是开通一键快查。家属在浙里办上传逝者和家属身份证等信息,完成遗嘱、财产查询等授权电子签名。市公证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在线签发电子查询函,推送至涉财单位,各单位限时完成查询、反馈结果。


三是畅通遗产归集。公积金、社保、医保等部门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继承公证书,将余额归集入公证处提存专用账户。公证处根据继承公证书将各处归集的财产统一分配给继承人或指定提取人。中心开通不动产登记等代办,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等群体,升级上门服务、破解数字鸿沟。




三、降低遗产继承制度成本,贴心调解更暖心


一是办理减费用。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免除群众不动产继承公证费用,大大降低继承制度性成本,已为群众节省该类费用1575万元。同时,将需公证的银行存款继承金额起点从5千元提高到5万元(银保监规定的最高上限),已在首批15家银行执行。


二是继承减证明。家属提出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申请后,公证处通过应用向相关部门发起并获取死亡情况、亲属关系、婚姻状况等证明材料,无需家属跑腿前往任何单位和部门开具证明。对线上无法取得的证明,由公证处启动线下核实调查。


三是调解减纠纷。健全公民遗产服务中心调解职能,公证员在办理继承中融入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保障遗产继承、分配融洽,对争议较大一时无法继续办理公证的,由中心家事调解员组织调解。2021年中心成功调解纠纷31件。


绍兴市上虞区:推进“公证+行政执法”协同治理模式





一、锚定关键,精准风险防控



一是做好风险评估。成立公证参与行政活动小组,为政府重大民生议题决策、重点项目实施落地、社会公共资源分配提供点对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服务。目前,共办理各类行政活动公证8361件,行政争议案件不到总量的1‰,同公证参与前相比,争议率平均下降20%以上。


二是做好审核把关。推动公证深度参与土地、房屋征收等矛盾纠纷高发的政府行政活动,提前剥离被征收人权利不适格的法律风险,调查掌握被征收人的主体、房屋权属、委托关系及其变动情况,做好公证确认。目前,该区公证处已与10个部门、20个镇街签订了公证服务行政活动(执法)的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征收房屋项目13个,征收面积350万方,涉及征收户5300户,因家庭内部产权争议引发的行政争议从公证参与前的3%下降至2‰。


三是做好复盘检验。建立公证参与行政活动案例库,对征收房屋社会效益评估、土地现状调查、房地产评估开展复盘,同时对于涉及重大、复杂、疑难的公证案件进行“回头看”全面核查,减少因公证程序瑕疵、法律关系适用不当引发的争议,进一步保证公证全过程依法依规。




二、深度嵌入,强化公证效能


一是实现公证全程跟踪。以房屋征收为例,公证参与的触角已延伸至征收预公告发布、各类通知、文书送达的保全证据,实现全流程不缺位,让被征收人真切感受权益得到保障,对征收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签订征收协议后“翻烧饼”现象从16%降至1‰以下。


二是实现公证保障行权。综合运用拍照、录像等手段,通过公证书、公证影像资料固定事实保全证据,保障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维权,当争议发生时,成为有效法律证据,让行政活动的程序更加透明公开。


三是实现公证辅助执法。为有效破解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非现场执法”难题,依托“易公正”数据保管平台,推动执法全过程数据的固定、留存、收集、提取、传输、存储等闭环管理,有力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形象。目前,“易公正”平台中已存证数据1800余条,图片、影像等证据材料1.2TB。




三、跨界融合,延展服务领域


一是拓展公证范围。业务范围由安置房征收、廉租房出租、危房置换、学区房调整等重点民生领域,延伸拓展到“三改一拆”等行政执法领域,上述领域业务覆盖率达到83%,业务流程贯穿了法律文书送达、现场调查取证、屋内财产物品清点封存、房屋内外现状保全证据、赔偿款提存等全过程、各环节。


二是优化顾问服务。切实履行好法律参谋咨询职能,综合运用咨询、提存、保管、登记等手段,将繁杂的债务链、物权链、经营链、混合链梳理成一个个简洁明了的法律关系,在做好分析论证的同时提出建议解决方案。两年来,共参与讨论行政应诉案件17次计46件,群众满意率达98%。


三是提供法律服务。参与做好各类困难企业的清算、重整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各方利益。截至2021年底,共参与负债亿元以上企业清算、重整9家,涉案金额200余亿元,涉及购房(商铺)3300户,为1600条购房办理产权登记清除了法律障碍,自动撤回诉讼案197件,查封264件,化解集访、信访1800余件。


义乌市:以体制、模式、服务创新“三轮驱动”公证改革





一、探索“体制创新”


一是探索自主运作模式。义乌市公证处由符合条件的公证员个人自愿组合、捐资设立,实行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共同发展的特色模式。不占国家编制、经费,有效减少行政性干预,激发公证员的活力。


二是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建立党组织全面参与合作制公证机构设立、业务发展、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探索“党建+公证服务”模式,为公证注入红色基因。


三是创新配套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公证行业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合作制公证机构的议事规则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收入分配、财务开支、资产管理等。探索既适应市场竞争主体又符合公益法律服务特性的员工绩效激励与质量奖惩相结合的考核规定。




二、加快“模式创新”


一是开辟社会治理新路径。入驻法院执行局成立义乌市公证处司法辅助中心,开展取证、保全、协助、执行腾空等司法辅助业务,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降低司法成本。办理终本案件908件,执行案件立案信息核对1.43万件及法律文书起草和送达6万余份。


二是拓展公证应用新场景。深入推进“公证业务+N个一件事”,如参与不动产登记智治,开展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全流程网办;实施涉外公证与领事认证联办、公积金继承公证与领取、外商合伙企业变更公证与登记等“一件事”。


三是开展跨区域新合作。与杭州市国立公证处、宁波天一公证处、海口市椰城公证处等签署协议,协议合作双方根据实际按需共享公证事项,提升公证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推动“服务创新”


一是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服务APP,实现公证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为义乌广大市场主体提供创意设计保护、侵权维权证据固定、执法监督等保障。目前,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1360件,“电子存证”平台电子数据保管共17800条。


二是开启公证主动式服务。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和公证员调查收集,为群众靠前服务,减轻办事群众收集证明材料负担,实现全部公证事项无证明办理。夯实数据底座,开发电子签约、在线公证、远程视频、商标在线公证等系统,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


三是丰富公证法律服务产品。助力新农村建设,为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农户出具面积审查法律意见书,为存量房交易开展资金监管提存公证服务。与法院开展知识产权物证数字合作,出具存证函,推动物证管理规范化。




温州市:打造公证领域便民服务新模式




一、协同共享实现减证便民


一是推进信息共享。加快政务数据信息共享,切实解决证明材料繁多难题,有力推动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式、动态化管理,推进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试点,探索“无证明”公证,真正实现数字赋能服务提质。目前,已共享16类政务数据,取消17种公证证明材料,60%以上公证事项做到“零证明”公证服务。


二是推广代办服务。通过流程再造、材料精简、人员集成、标准统一等举措打造认证代办、不动产登记代办等公证延伸服务项目,群众只需一次申请就能享受“一窗受理、联动办理、只跑一次”的便民服务。2021年,全市公证机构共完成代办业务420件。


三是构建双服务模式。整合遗嘱公证、遗嘱检认、标的物提存等职能,成立遗产管理人指导中心,以“律证融合、标准引领”为主线,构建“公证+律师”双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公证和律师法律资源整合力度,更好地实现立遗嘱人的意愿,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预防纠纷、减少诉讼。2021年,共办理遗嘱公证758件,继承公证9885件,处理遗产继承纠纷317件,化解矛盾纠纷1570件。




二、完善平台推动远程公证


一是完善服务平台。以公证当事人为中心、以服务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推行“公证云”数据储存平台建设,搭建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公证“全球通”服务平台,做强远程公证服务“引擎”。


二是健全服务网络。科学布局驻外使领馆、海外侨团、各地商会、基层司法所等服务阵地,建立多点辐射、广泛覆盖的全球公证服务网络,做优远程公证服务“生态”。目前,已设立19个海外联络点、22个基层联络点和9个商会联络点,通过远程视频为华侨提供公证服务5599件,提供远程咨询8536人次。


三是丰富服务场景。全面实施“易证通”便民公证改革项目,根据公证事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搭建掌上APP、自助服务终端、远程视频室三大应用场景,推动公证事项就近能办、掌上快办、定点好办。2021年,全市9.2万人次享受到远程视频“面对面”公证服务,占公证当事人的61%。




三、高效协作强化司法辅助


一是调查核实迅捷高效。依托公证政务数据共享优势,加强执行线索关联应用,将线上查控和线下调查有效结合,建立“法证联动、精准查控”的工作机制。推行执行悬赏综合公证服务项目,提供发布悬赏公告、收集财产线索、调查核实线索、协助财产保全全流程公证服务,全面提高执行悬赏工作效率。2021年,共协助法院完成调查取证890次。


二是提存协作规范精准。针对法院因受领人原因无法给付执行款的现实困难,制定执行款提存公证服务方案,法院将执行款转入公证机构的提存账户,由公证机构负责通知受领人,提高执结率的同时保障受领人的合法权益。2021年共办理执行款提存1363件,类别涵盖腾空保证金、生活安置费补助费、刑事案件退赔款、民事案件应退款等。


三是司法处置闭环透明。以司法处置为服务重点,建立涵盖案件调解、调查取证、财产清点、财产保全、财产执行等内容的综合服务体系,助推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深度参与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改革,实现司法网拍不动产过户最快仅需1小时。2021年,共受理网拍辅助案件394件,完成271套房屋、13辆车辆拍卖过户。


衢州市:推进“公证+”,激发公证服务“乘数效应”




一、优化“公证+”服务流程


一是优化继承公证事项办理。在全国率先出台继承公证办理规范,建立身份确认等六大机制,进一步提高公证取证核实能力,减少当事人举证负累。2021年共办理继承公证435件,累计减免公证费用近60万。


二是优化不动产登记事项办理。建立健全公证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站办理等“十个一”公证服务机制,减少公证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无谓证明,一般性事项从进门、取号、受理、缴费,最快2小时即可一次办结。


三是优化涉外公证事项办理。实行营业执照、出生证明等248个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事项跨部门联办,案件涉及美、德、英等24个国家。当事人只需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即可办理公证、认证两项业务,实现公证、认证“一窗受理、联动办理、只跑一次”,涉外案件办理时限由45天缩短至20天。




二、深化“公证+”服务机制


一是深化“公证+矛盾调解”。入驻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公证调解室”设立100%全域覆盖。重点对民间借贷、继承、离婚等纠纷案件开展调解工作,符合条件的赋予公证强制执行效力。2021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124起,调解成功率达95.2%。


二是深化“公证+司法辅助”。设立“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中心”,建立健全公证参与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五大服务机制,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2021年共办理各类司法辅助案件2.03万件,同比增长252%。


三是深化“公证+行政执法”。探索公证全过程参与行政执法,司法局与市场监管局、环保局、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单位深度协同,全面落实“事前预案、事中配合、事后完善”程序规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2021年累计参与行政执法事项1673件,提供优先办证服务事项1213件。




三、强化“公证+”服务效能


一是丰富公证服务网络。构建“6+X”公证法律服务网络,“6”是指全市6家公证处,“X”是指若干个公证服务工作站。依托在线公共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和法律服务项目,选择在距离城区较远的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服务项目地建立公证服务工作站,为群众提供在线自主公证服务。目前,全市共设站点1483个,实现了公证服务半小时交通圈全覆盖。


二是丰富公证服务载体。搭建“2.0公证云在线”法律服务超市,集公证在线申请、在线咨询、身份认证、电子送达等多功能一体化,实现公证法律服务在线流程全贯通、专业服务全时空、线上线下全融合。2021年累计办理线上公证案件167件,当日出证率达100%。


三是丰富公证服务方式。深入推动公证服务向乡村、社区、企业等地延伸,通过设置统一办证点、设立专场咨询日,创新采取蹲点办证、巡回办证等服务模式,不断延伸公证法律服务半径、打造公证法律服务“零距离”,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慈溪市:聚焦流程变革,创新公证新模式




一、创新线上流程,打造数字公证


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开展在线公证领域改革创新,制发《慈溪市在线公证法律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创新“公证E通”在线公证法律服务系统,按照“一套系统、多个端口”设计思路,同步开放PC端、手机端线上渠道,梳理形成128项PC端公证事项及113项手机端公证事项。自上线以来,全市公证业务平均办理效率提升47%,累计出证1.3万件。其中,2021年线上办证数量占全年办证总量的58%,群众满意率达100%。以全市大数据平台为技术支撑,主动作为,动态梳理公证领域数据清单,成功搭建公共数据、特殊数据两大共享平台。目前,该数据共享平台已涵盖公安、民政、教育、税务等14个部门81类数据资源,为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便民举措提供数据支持。




二、重塑传统流程,打造便民公证


深耕业务领域,完善公证事项证明材料目录清单,推行公证一次性告知制度、告知承诺制度和容缺受理制度,2021年共办理公证业务6695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证服务网点,建成1个市本部公证处、6个重点镇(街道)固定办证点、13个镇(街道)公证业务一体机服务点,高标准打造“半小时”服务圈。开展特殊群体上门服务和减费免费专项行动,对办证需求集中事项、当事人行动不便及企业个性化公证需求,提供“上门办证”“视频办证”“专窗办证”服务;对困难群众及疫情期间经营困难企业,减收或免收公证服务费用。2021年,共完成视频办件1133件、上门办件108件,疫情期间累计减免公证费26万元,免费寄送公证书1.1万件、出具电子公证书851件。




三、拓面全新流程,打造多元公证


围绕“放管服”领域改革,2021年新推出不动产、领事认证“一件事联办”服务,实现“一窗受理、联动办理、只跑一次”。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针对疫情期间核酸证明、房地产事项委托、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涉外专利事项证明等领域多发、新发公证事项,开通“绿色通道”服务,赢得群众点赞。围绕社会安定和谐大局,建立完善“公证+法院”“公证+律所”“公证+检察”合作模式,为诉源治理、司法活动、刑事救助款或赔偿款提存提供全方位公证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计参与调解、取证、保全、执行等司法辅助2785次。


杭州市临安区:打出公证改革“组合拳”,提升公证服务能力




一、党建统领,强化公证公信力


一是树品牌。立足“天目法治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以1个公证处党支部为堡垒,传统公证、互联网公证、数字公证3个业务部门为阵地,13名公证员为主力军,精准服务政府部门、企业、群众N个对象。


二是促规范。修订完善互联网公证管理、数字公证管理、光盘硬盘电子档案等10项制度,去年以来,为全区各类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提供并被采纳证据231件,公证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监督。开展“公证办件大提升”活动,采取集中检查、季度抽查等形式核查公证卷宗,全年共抽检1203份,未发现“病卷”“漏卷”。开展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梳理共性问题4个、个性问题9个,整改13个,打造监督常态化闭环。




二、数字赋能,构建公证证据链


一是“一朵云”。打通各职能部门数据壁垒,将云盘内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枢,实现数据集成共享,目前已收集交通、水利、卫健等9家部门的音视频、图像证据3800余条。助力“百姓购房一件事”不动产交易登记13件,农房建设办理提存公证26件,为华为、VIVO、华策等企业出具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书1143件。


二是“一终端”。为全区18个镇街、40个部门配置嵌入智能芯片新式执法仪共500台,实时将执法过程高清拍摄并自动传输至“零跑”平台存证,执法数据哈希值上链。目前,已存储电子证据19万条,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


三是“一平台”。开发由业务应用、数字公证服务、云调解、混合云+混合链底层等子平台构成的数信零跑公证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零跑”平台)。该平台自2021年9月上线以来,已注册个人用户和单位用户1237户,出具电子数据保管单2177份。




三、综合集成,拓宽公证覆盖面


一是做深传统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资产剥离63家,开展招投标公证服务250件,受理保全证据114件。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纠纷化解体系,19名法律服务从业者在“零跑”平台注册,线上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95件;线下推出“村社公证顾问”,结对浪广村、锦潭社区,近三年提供咨询百余次,办证23件。


二是做强特色产业。对具有临安区域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等数据予以数字公证存证,形成对农产品原产地、种植及加工工艺、产品商标权使用、品种权的保护机制。如助力“临安山核桃”侵权案件判决胜诉,出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公证书941件,运用“数字公证+区块链技术”参与发放全国首张农产品领域的碳标签——临安天目水果笋碳标签电子证书。


三是做优公证惠民。为贫困户免费办理小额遗产继承公证141件,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80余件,共减免公证费用13余万元。为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获取难度较大的11项公证证明事项简化证明材料62种。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