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证,是我精神和灵魂的承载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12 15:14:02 浏览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段伟,昆明市明信公证处主任。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和工商管理硕士。1989年7月进入昆明市盘龙区司法局工作,1993年1月调入昆明市盘龙区公证处,1998年3月调入云南省昆明市公证处,任云南省昆明市公证处主任。2009年11月当选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


  


4月8日上午,云南省昆明市。


阳光灿烂、大朵大朵的白云悠闲地飘在天上。


这里是位于29层高楼上的云南明信公证处总部办公区,段伟在主任办公室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并不讳言心中一直怀有的梦想:“当律师,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记者疑惑,一心向往当律师的段伟,自国家改革公证制度至今,到底怎样立身公证事业的呢?


 


人生理想当个律师


 


“我比较木讷、内向,最早的理想是研究历史和考古。”


少年段伟是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家里留存的书籍让他爱不释手,尤其偏爱历史书籍,为历史人物的命运嗟叹。


父亲是江苏南京人,年少参军,跻身解放南京的重大战役,随部队征战西南后与出生昆明的母亲相识结婚。母亲是小学教师,婚后育有二子。哥哥年长段伟八岁,插队后当兵,参加过自卫反击战,复员后当工人,再考警校从警。


父母爱读书,两个儿子深受影响,段伟就读初、高中期间,恰逢父亲利用工作之余攻读中华律师函授学校课程,又遇哥哥边工作边备考警校。


“报考西南政法学院是父亲为我定下的志向。”段伟笑言。


段伟记得高中毕业选择院校时,社会上报考法律专业很时髦,父亲知道西南政法学院名气很响,指点儿子报考那所院校。


刚满19岁,从未独自一人到过外省的段伟拎着行李进站上车,前往远在600多公里外的西南政法学院,他挤上绿皮车,枯坐整整24小时,不敢多喝水,车厢里人满为患,列车狭小厕所里挤满无座站立的乘客。


走进西南政法学院校门,同龄人中才俊云集,来自昆明的他茫然四顾,自卑情结格外强烈——入学伊始,他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仅略高于西藏同学,倒数末流。来自苏、浙、川的同学才华横溢,思维活跃。


大学有位老师教学风格犀利,头天上课向学生们介绍法学名著及主要观点,第二天授课,这位老师请同学起立回答,每每有人举手应答,而老师要求每人用时三分钟,讲不够三分钟须站立聆听其他同学作答。


“我吓着了。”


一次次目睹举手申请作答的同学因没完成三分钟尴尬站立的情景,段伟暗暗咬牙,明白老师要求学生读懂、读透并能正确表述所学内容出来。他从畏惧在课堂上当众尴尬的幼稚心态摆脱出来,转而刻意培养自己扎实攻读理论专著的学习习惯。


段伟入学伊始没有独立生活经验,不会料理个人生活费用,总是上半月有钱花,下半月饿肚子。第一次夸口请同学吃火锅,一下子干掉自己大半月生活费,自尊心强制自己不向同学借钱、不向家里要钱。结果,在下月生活费未到手之前,自惩自罚饿肚子。


正是长身体之时,饿得受不了,得知帮老师抄讲课手稿可以有微薄收入,段伟讨到一个机会。老师手稿涂涂改改,上一行字插入几段之后的文字,前页几行转至隔页,誊写干干净净的10页手稿才赚一块钱。尽管这份差事令人痛苦不堪,但捱到天明就能拿着这一块钱去吃份校园早餐了。


结束学业多年,段伟突然悟到:替教师抄手稿收益很大,这恰恰在于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思路及解读学术观点的立场、方法和角度。


回想在校求学,段伟记住了两本受益至今的专著:一本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本是社会学法理学(社会法理学)派创始人罗斯科·庞德所著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毕业时,段伟走出西南政法学院校门,内心笃定做律师。


 


律师心愿几经波折


 


段伟返回昆明,兴冲冲地前往市司法局报到,本想着去律师事务所当律师,却被分配到昆明市盘龙区司法局办公室工作。他在1991年考下律师资格后向领导袒露心愿,领导揣测这位年轻人是不是看不起行政工作,又不愿放他离开司法机关,让他转至公证部门工作。


自1993年至1998年,段伟在盘龙区司法局公证处工作6年。


“带我入门的老师叫王菲。”她是段伟刚刚从事公证工作时遇到的一位资深公证员,她与后来那位演艺女明星同名。


记得在办理一次收养公证时,送养父母遵照段伟告知的程序一一履行完手续,将年幼女儿寄养他人,王菲在审查手续时指出有一页谈话笔录少了送养女孩父亲的签字。


“我认为那只是证明文件的签字,不是协议签字,虽有瑕疵,但不会酿成法律错误。”


王菲态度严厉地要求段伟必须补上女孩父亲在谈话记录上的签名。尽管段伟此前为补上这页签字不仅试图找过那女孩的父亲,也找过这家人的亲属,但都没能联系上。


“我当时觉得这位资深公证员是在刁难我。”段伟说。


王菲坚持找到那位父亲补签,提出陪段伟一同去找。于是,俩人乘坐长途客车颠簸而去,步行爬山穿林,好容易抵达那位父亲工作的铁路道岔班,他的同事告知他此时轮班,住在附近村里。


天色已暗,他俩在村里直等到夜色漆黑,终于等到来人。交谈良久,两位远道而来的公证员知晓这位铁路工人为何故意漏掉一页谈话笔录上签字的动机——他与女儿感情很深,不情愿送养,却迫于经济拮据和工作环境的双重压力格外纠结,公证签字犹如签卖女儿,他怀着“能少签就少签”的复杂心绪,趁段伟没注意,故意少签一页谈话记录。


谈来谈去,两位公证员找不出解决办法,便提出收养人承诺用信函方式每半年与送养人通报女孩生活及各方面情况,铁道工人终于勉强点头同意,补上那页签字。


时隔半年,那位铁道工人专程前来公证处找到两位公证员,说他如期收到收养人信函,详细了解到女儿的情况,这位父亲一直悬着的心可以放下来了。


段伟说,“这件事让我受到极大的触动和震撼。”


然而,段伟依然悄悄在心里将公证工作与律师工作进行着比较:“当时的公证完全是行政执法,绝对是法定公证,按规定收费,按程序操作。公证员可独立运用法律出证,很受百姓尊重;律师隶属司法机关,担任刑事辩护,上法庭要由法官说了算。”


一番比较,段伟心理上稍稍平衡,“当律师,缓缓再说”。


段伟进入公证部门工作伊始,律师业开始经历从国办所至合伙所的改制,律师作用及社会地位迅速提升。直到律师法颁布,定位于“国家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被重新定义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此时,律师与公证员原有社会角色和地位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段伟以公证员身份多年向一家大型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很快被律师替代,这家企业所涉公证事务直接由律师提供建议,段伟连企业决策负责人的面都见不到了。这让他痛感到公证员被汹涌社会发展大潮冷落一旁的无奈。


尽管段伟有着为17户普通居民私房改造落实政策,让他们重新获得私有房产权的不凡业绩,表现出成熟运用法律和政策的个人功底,但身为公证员,他依然关注律师前景,心有所向。


1998年,段伟因工作表现出色调入昆明市公证处担任副主任一职。两年后,国务院批准了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公证机构将成为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的执行国家公证职能的事业法人。


是去是留?


段伟身处人生选择的两难困境,陷入了异常激烈的思想斗争,直到他递交辞职信,明确表示要去做律师。但他最终在多方劝慰下勉强收回辞职信,放弃离开。


那些日子实在难熬,他彻夜不眠……


 


敬畏公证一往无前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改革大潮猛然袭来,不再是国家机关干部的段伟与留下来的同事凑钱注册公证机构,办理事业单位代码和银行账户,购置电脑、打印机。


最最难忘第一个月要为11人发工资的困窘,几乎把人逼入绝境……


14年光阴转瞬即逝,追忆往昔并不轻松。


据记者了解,多年以来,段伟作为公证法学的专业理论先行者,几乎将自己的全部休假时间投入钻研公证领域的法律之中,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理论著述四十余篇,他先后参与了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组织的部门规章的起草工作以及各种规范性公证文书的制定工作。为众多省市公证员培训授课,参加各类专业会议,奔赴各地考察,帮助多家公证机构处理疑难案件。


更受业界赞许的是,段伟将公证法学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公证实务,引领公证法律服务开拓物权交易市场,充分利用法律手段预防因财产纠纷产生的社会矛盾,优化公证法律服务模式,创设“绿色继承”通道,推行房屋产权代办公证一条龙服务。


直至“昆明公证模式”形成声誉,备受业内瞩目,其理念并不复杂:


——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愿和增加公证的价值。


——以当事人需要的最终结果为工作导向。


——公证必须依靠发挥公证员的智慧获得当事人的认同来发展。


——公证勇于承担法律责任。


2007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公证处更名为云南明信公证处。“昆明公证模式”推行10年,获得了当地房屋交易主管部门及民众的高度嘉许和普遍认可。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获悉身为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的段伟,两天后将飞赴北京参加中国公证协会常务理事会。而这位公证处主任不仅在国内公证界名气响亮,其影响力还波及到国外。“利马时间”2013年10月9日14时15分,经国际公证联盟成员大会选举,段伟当选总理事。今年5月,他将飞赴土耳其出席该国际组织的工作例会。


“我坚信这种傻傻的坚持会让我的精神和灵魂有个承载的地方。”在中国公证协会第二届“青年公证人讲坛”上,段伟动情地说出这句话,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与会行业代表未必能参透这位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心中由来已久的深深感悟。


段伟进一步给出的答案是,“让我的精神和灵魂有个承载的地方——就是公证。”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