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贵阳市衡律公证处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6-25 12:56:21 浏览9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3月27日,司法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贵阳市衡律公证处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颁奖当天,我区公证处主任龚燕婕作为贵州代表之一参加表彰大会。




1


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五四三二一”绘公法蓝图


“群众皆受益”享法治盛景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从各方面抓落实、抓提升、抓质效,建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南明公法体系。


1


“五保障”稳推公法体系建设进程


抓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统揽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立由分管区领导为组长、各乡(街)为成员的“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抓制度保障。印发《南明区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制度》,按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准分别制定中心、站、室各项考核标准及工作制度,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工作成效。


抓经费保障。每年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建立了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细化服务购买的项目和标准,使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化、清单化。


抓协作保障。制定《南明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制度》《南明区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实施方案》和《南明区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实施办法》等工作办法。与工、青、妇、老等部门充分联动,按照《南明区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划分职能,分工协作确保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配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村(居)委、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


抓服务保障。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优化法律服务工作形式,窗口接待和后台服务统一,遵从“一张笑脸,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次有效沟通,一次评价”的“五个一”服务规范,以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服务、精简化的管理、人文化的关怀,着力打造南明人的“法律之家”。


2


“四覆盖”建强“三纵七横”服务网络


随处可得,覆盖乡街村居。以“三纵”为梁,区级中心依托司法所建成23个工作站,为全区215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形成区-乡(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普惠均等,覆盖特定群体。以“七横”为柱,建立工、青、妇、残、老、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等七个特定群体为服务对象的横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通“绿色通道”,为特定人群提供优先接待、预约办理、上门服务。


掌上办事,覆盖全时空。制作区中心、工作站、联络室公示牌246块,开通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电话246个,创建各级工作微信群240个、服务微信群715个,群内人数总计超过10余万人,居民可通过公示牌扫码添加法律顾问微信、拨打电话、服务微信群线上咨询,享受“指尖服务”“掌上服务”。


律师辩护,覆盖刑事案件全过程。在公、检、法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选派律师入驻,探索刑事案件速裁模式,实现刑事案件从侦查到审判全过程法律援助。


3


“三模式”提升法律顾问服务效能


“法律顾问驻点”模式,在全区23个乡(街)推出周五公共法律服务日,实行村(居)法律顾问每周五到公共法律服务站驻点坐班、根据居民预约随时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驻点的模式,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A、B岗轮换”模式,根据部分村(居)群众结构、法律需求、矛盾纠纷等特点,结合法律工作者专长,针对性选派法律顾问,明确A、B岗位,及时充分满足村(居)法律需求。


“驻点律师顾问接待团队运作”模式,在人口密集、矛盾纠纷多的花果园片区,探索实行团队服务模式,即选派律师资源丰富、热心公益事业、调处矛盾纠纷经验丰富的律所形成法律顾问团队,明确简单问题由驻点顾问解决,涉及群体性、历史性、突发性的复杂问题,由律所团队提供服务。


近五年,全区村(居)法律顾问接待法律咨询1.9万余人次,修改完善村规民约24件,审查各类合同145件,化解矛盾纠纷1873件,为村(居)依法治理工作提供法律意见1483余件,直接参与处理群体性、敏感性案件261件,参与开展法治宣传7892次,开展法治讲座2329次。


4


“二机制”力促诉源治理取得实效


与贵阳仲裁委、南明区交管分局制定《贵阳仲裁委员会与贵阳市南明区司法局关于建立人民调解与仲裁确认的衔接机制》《关于建立南明区道路交通事故行政调解仲裁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减少法院积压案,减轻当事人诉累,分流诉讼案件,提高人民调解、仲裁解纷首选率,助力多元解纷渠道建成,为诉源治理工作贡献公法力量。


5


“一中心”率先实现应驻尽驻


随着贵阳仲裁委正式入驻南明区公法大厅,设立仲裁窗口,依法开展仲裁工作,加上已设立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公证等5个窗口,标志着南明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六位一体”服务应驻尽驻,为群众带来一站式法律服务新体验。


2


贵阳市衡律公证处


三度发力


打造人民满意的公证处


近年来,贵阳市衡律公证处始终坚持为民初心,持续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获得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广泛好评。2019年以来,共办理案件35000余件,接待法律咨询38000余人次。


1


一个初心,为民办事有温度


提供费用减免服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贵阳市慈善总会、贵阳市红十字会提供减免服务。2019年以来,共提供上门服务上百件,减免服务2800余件。大力拓展委托调查服务,对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的证明材料,不让当事人重复提供,若当事人在提供材料上确实存在困难且愿意委托调查,则由我处代为调查服务,减轻当事人的办证“负担”。


提供减证便民服务。通过公示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优化和完善公证“绿色继承”、协助当事人取得证据材料、提供远程咨询与预约服务、提供在线办证、公证书邮寄和上门办证,让当事人“少跑路”或“不跑路”。2019年至今我处提供“最多跑一次”服务20000余件。


提供“家门口”服务。转变服务模式,从“等案”变为“找案”,主动下到基层去发掘群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就近提供专业的公证法律服务,最大程度做到便民利民。以湘雅街道作为试点,在社区设立便民公证服务窗口,构建街道、司法所、公证处联动协作机制,由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宣传公证职能,收集群众需求,并及时反馈公证处;公证处指派公证员定时、定点下沉社区提供普法宣传、现场公证办理、矛盾调解等服务;公证员主动加入社群,随时为群众答疑释惑,使公证真正走进群众生活,了解群众法律需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围绕中心大局服务。积极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多年来,多次参与本辖区旧城改造、行政执法、法院执行、救灾排险,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参与政府项目上百余次。


2


两个联动,职能发挥有力度


联动金融机构,助力风险防范。大力推进“金融+公证”联合服务,深入分析金融领域风险点,依托公证机构专业优势,协助金融机构开展贷前审查、文书核验等工作,充分发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和执行证书的效用,探索金融与公证职能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贷后处置效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持续探索新型业务模式,拓展贷后、信托赋强、不良资产转移现场监督、破产管理等领域公证业务。该模式实行后,金融类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处重要业务支撑。2019年以来,我处共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20000余件,执行证书3000余件。


联动人民法院,助力诉源治理。2022年3月,我处驻南明区人民法院公证调解室正式挂牌成立,与南明区人民法院共同签订《关于参与执行案件调解及司法辅助事务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开展司法辅助工作,切实发挥公证在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职能作用。我处派专人入驻南明区人民法院,从三个方面深度参与人民法院工作:一是设立文书岗辅助法院执行局,累计接收首次执行案件25000余件,执行恢复案件3700余件;二是设立终本调查岗为法院开展信息核查工作,2023年3月至今共计核查案件100余件;三是设置调解岗开展调解工作,2022年开展至今,收案1000余件,调解成功298件,涉案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上述举措有效地缓解了法院人案矛盾,极大地提高了法院办案效率。


3


三个强化,管理运行有精度


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业务双促进。成立中共贵阳市衡律公证处党支部,明确由主任担任支部书记、支委全面参与业务发展、队伍建设、收入分配、考核评价等重大事项决策的工作机制,确保公证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重视党员发展,提出将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发展为中层管理的双培养原则,激励员工入党积极性,从成立之初3名党员,发展至今共有正式党员11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疫情期间,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全区抗疫工作贡献公证力量。


强化机制改革,推进内控管理透明高效。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财务、人事、业务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十余项。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办法,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与出纳,在全省率先完成企业化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管理高效透明。深化推进公益二类公证机构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统筹在编人员与聘用人员绩效分配,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工作岗位,明确分层次、分类别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决心信心,2019年以来,人员队伍从23名员工,发展壮大为现共有员工43人,其中公证员8名,在全省位居前列。同时,强化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通过自查自纠,着力整治顽瘴痼疾,持续整改执业作风突出问题,2019年以来,未产生有效投诉和错假证情形。


强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公证业务掌上办。设置在线公证平台,引入“公证管家”APP,开通公证在线咨询、办理、移动端审批、人脸识别、身份证核验等功能,能够保障83种公证事项的线上办理,真正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大力加强数据安全保管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证数据上传云端,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大大提高数据保管的安全性。2019年以来,线上办理业务3000余件。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