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地瓜”藤蔓长到哪 法治服务就跟到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6-23 12:25:31 浏览14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3月13日,浙江召开涉外法治协调小组会议。

涉外法治,对东部对外开放大省浙江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浙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基,也是一大特色亮点工作。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就提到,浙江、福建、广东法院探索“海内+海外”、“线上+线下”侨益保护路径,便利侨胞诉讼。

这不仅仅是一家或几家政法单位的工作。浙江为此统筹协同了省委依法治省办、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法院、省贸促会等多家单位力量,全力推进涉外法治。

为什么涉外法治这么重要?浙江又该如何提升这方面的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

(一)

改革开放以来,善做生意的浙江人在时代大潮里积极“走出去”,从东海之滨到五湖四海,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浙江人闯天下如同“地瓜”藤蔓,不断向外延伸,汲取更多阳光、雨露和养分,根系扎得深、块茎长得壮。

然而,走出去谈生意、找商机,难免会遇到矛盾纠纷,涉外法治就在这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起境外海域船舶碰撞案,能充分反映“中国式治理”的力量。

2021年7月,一艘舟山籍远洋散货船在距浙江4300千米外的印度尼西亚港口锚泊时,被一艘航行中的巴拿马籍外轮碰撞,造成船艏、右舷受损,只能在当地临时修理后返回国内。

事情发生了,总要赔偿和解决,但涉及外国船只及公司,处理起来麻烦不说,多个国内外法院都对这起事故有管辖权。因为对浙江法院的信任,中外两家公司协商一致选择宁波海事法院管辖,并同意适用中国法。最终,经过多轮调解,巴拿马籍外轮所在的公司主动履行了100余万美元的赔偿款,纠纷圆满化解。

中外当事人评价浙江司法机关“非常给力”。一句“给力”的背后,不仅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也为浙江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响了名声。

“中国式治理”的魅力,在于用人性化的调解方式化解复杂的矛盾纠纷,调解正是涉外法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不仅体现在“走出去”,也体现在“走进来”。“世界超市”义乌,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常住人员1.5万人,每年入境流动人员超55万人。10年前,义乌成立了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以外调外”,邀请外商参与调解。如今,这支队伍已调处各类涉外纠纷千余件,涉及金额上亿元,是浙江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去年,义乌外调委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可以说是极具浙江辨识度的涉外法治标志性成果。

(二)

以前有人理解涉外法治,主要是打官司和调解纠纷,其实这是一项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

从浙江当前正大力实施的三个“一号工程”来看,这项工作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两大工程都有关。

因此,涉外法治的提能增效,除了进一步发挥调解这一“东方经验”的优势,还要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法治服务质效。

比如,面对涉外法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浙江正积极探索创新,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域外法查明、外经贸企业合规等一系列改革。

针对企业“急难愁盼”和涉外法治需求难点痛点,浙江今年出台《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方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提升“浙江模式”。

点开浙江政务服务网,法律咨询、市场化重整、法律风险防范等法律服务一目了然,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提前了解服务方式、牵头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等;对限定外来商品、服务、要素进入本地市场等地方保护现象和行政性垄断,综合运用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纠错、督查约谈等来有效破除……

再如,在对企业不同时期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时,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浙江的法治服务会更多集中到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投资并购、涉外法治服务等。

以公证为例,浙江一批公证处先行先试,设立了“一带一路”服务专窗;21家公证机构被列入司法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可办理委托、声明、保证等18项公证业务,通过视频在线确认,申请人在线电子签名并签署文书纸质版,现场密封邮寄给公证机构后,公证员在一个工作日内就能出具公证书,累计减少海外侨胞跑腿近万次,节省了大量时间及交通成本。

对浙江人来说,现在无论走到哪,法治服务就跟到哪。涉外法治步入“快车道”,对浙江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创新贡献了浙江经验。

(三)

浙江提升涉外法治水平的短板在哪?

有专家指出,主要是人“不够”。这个不够,是专业人才队伍数量的不够,也是相关业务能力的不够。

浙江正在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这支队伍,不仅要求专业素质过硬,还要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

不仅如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浙江还成立了“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组建“一带一路”律师服务团,连续开展外经贸法律服务月活动,探索为商业模式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和海外侨胞安居乐业等提供高效法律服务。

据统计,2022年至2023年底,浙江累计办理涉外法律业务3900余件,举办各类涉外律师培训活动67次,培训涉外律师3100余人次。一批“雏鹰型”“飞鹰型”“雄鹰型”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育工程相继推出,涉外律师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政府和高校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今年2月,省司法厅与浙江工商大学签约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法治浙江建设研究院,充分挖掘各自资源优势,以跟踪式蹲点调研、柔性挂职、主办高端法治论坛等方式,进一步填补浙江涉外法治人才缺口。

在省级层面,浙江还持续加大境外法律服务站点的布局,发挥规模龙头律师事务所作用,设立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3家,多家律师事务所与境外律师事务所建立业务协作,为浙江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运用国际经贸规则提供指导和服务。

在地方层面,以去年进出口总额达1618.8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4家、对外投资项目81个的湖州为例,随着涉外经贸领域纠纷增多,企业对优质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今年3月,该市成立首家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律咨询、综合受理、合规评审、法治体检、普法宣传等职能,开展接单、派单、研判、反馈等“一站式”指导,为当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钱祎 通讯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