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证渗入国计民生年办证量增110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08 13:40:12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全国公证机构从原来的五六百家增加到现在的3000余家;单位性质从行政机关改为事业单位;公证员从任命制谁都可以担任到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业务从办理农村承包合同公证到为上百亿元甚至更巨大的工程项目服务……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公证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说起我国公证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以来的历程,第六届全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刘疆感慨万千。1984年就进入公证行业的刘疆向《法制日报》记者回顾了公证制度3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年办证量超过1000万件 
 
  公证是预防矛盾纠纷的重要制度之一,国家为完善法制,1980年下文要求恢复重建这一制度。
 
  “重建过程中,正好赶上推广农村承包责任制,农民怕制度将来有变,签订承包合同时有疑虑,公证的介入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刘疆回忆道,公证正是搭了农村承包责任制这班车迅速发展起来。
 
  紧接着,国家推行企业改革,公证受命介入,由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服务转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的推进,以及公证行业本身不断的改革发展,公证业务开始介入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手里的财富越来越多,办公证的需求越来越大。”刘疆说,对外,百姓出国旅游、留学,需要办理学历、亲属关系等公证;对内,房产等财产的买卖、分割、赠与、继承等,都可以通过公证确认。
 
  此外,公证还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神舟”飞船回收等均有公证的身影。从项目立项、招标到资金使用、项目验收提供全程法律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网络侵权时有发生。公证机关积极开拓这一市场,网络证据保全业务大幅增长。”刘疆表示,当前很多知识产权案件中,公证往往成为当事人向法庭出示的唯一证据。
 
  据了解,当前我国有公证从业人员两万余人,比1980年增长15倍;年办证量1000余万件,比1980年增长110余倍。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并存
  
  据了解,目前,我国公证行业处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并存状态。其中,全国60%公证处为事业单位,其余为行政机关和少量合作制单位。
 
  “以前公证处都是行政机关,公证员穿的工作服和警服相似。”刘疆告诉记者,这种体制对公证初创期发展大有益处,但随着时代发展,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受限于政府编制无法大量扩充人员;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是公务员,受职权所限,不愿承担市场风险,拓展业务动力不足。
 
  2000年,中央下发文件推进改革后,全国多数公证处转为事业单位;2005年,公证法颁布,公证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刘疆看来,公证行业如今欣欣向荣,这与改制后的公证行业积极适应市场规律、不断开辟新业务不无关系。
 
  他举例说,针对我国借款不还诉讼期限两年,一些当事人又不愿意打官司这一情况,公证行业推出送达公证产品,即对催款进行公证。此产品广受欢迎。
 
  对于行政机关性质的公证处,刘疆表示,双轨制公证处在一个小辖区内并存会导致不公平竞争,但就全国而言,双轨制适应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一些中西部地区,一个公证处年收入可能只有几万元,完全走市场,这些公证处可能会消失”。
 
   三大区别凸显中国特色
 
  刘疆告诉记者,我国的公证制度借鉴了欧美经验,但也有鲜明特色。与国外公证相比,我国公证有3大明显不同,即具有风险分担、强制执行和公共信誉提供的特点。
 
  “国外公证业务大多是法定业务,但我国没有法律规定必须办公证的项目,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刘疆解释说,当事人花钱办公证,很多时候是感觉到有风险,比如房屋买卖担心产权问题,公证则为当事人分担了这一风险。
 
  所谓强制执行,即经过公证的债权文书,当事人不履行债务可直接送法院强制执行。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债务纠纷大量增加,通过诉讼实现债权时间相对较长,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建立机制,通过公证债权文书加速了债权的实现,服务经济发展。
 
  刘疆认为,最为显著的特点还是公证在我国成了公共信誉提供者。比如做买卖,一方要求货到付款,一方要到款到发货,双方互不信任。公证的提存业务解决了这一问题,钱先打到公证机关,验货合格后支付货款,从而促成了交易。
 
  “公证行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公证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刘疆说。

群贤毕至

访客